近年来,唐山市编委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严控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不断创新编制管理方法,优化机构编制资源,使闲置的编制资源由沉睡的数字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素,既确保了总量只减不增,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创新编制管理方法,规范进人审批程序。坚持将控编减编工作贯穿在机构编制管理各项工作中,统筹考虑,互为促进。充分发挥实名制管理平台作用,将实名制平台日常管理、编制核准、数据统计和机关事业单位进人计划管理职能整合到一个处室,人员进出集中统一管理,全面准确掌握机构编制和人员调整变化情况。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进人,统一实行《编制验证单》、《编制验证通知单》和《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实现对进入人员编制审核与办理人员调动、工资、保险等手续的统一,形成了机构编制部门管“两头”,组织、人社部门管“中间”,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进人审批机制。
二、创新精准供给方式,推行ABC动态管理模式。坚持把发挥编制使用效益作为配置资源的重要标准,实施精准投放。对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职能萎缩的400个事业单位进行撤销、合并,对长期不开展业务、职能任务不饱满的47个事业单位消减事业编制1929名,对21个事业单位的职能和名称进行了规范和调整。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事关全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以及基层一线。推行编制“ABC动态管理模式”,在市直中小学(幼儿园)编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根据生源规模和办学质量等情况,将学校划分不同类别,编制该加强的加强、该减少的减少,共计调剂盘活174名编制,为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编制保障。
三、创新周转编制制度,确保在编制限额内进人。严格审核全市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军转干部安置和免费师范生招录计划,并将上述计划预留编制,“没上车,先占座”,确保在编制限额内进人。在事业编制总量内,将通过改革等收回的事业编制统筹使用,建立周转编制制度,周转编制实行专事专用、专人专用,事了编收、人走编收,编制收回后供再次进行周转使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